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周全推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审核后的第一年,市值管理作为国央企的主要命题被提上了正式的日程。2024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宣布会,首次提出将把市值管理效果纳入对中央企业认真人的审核,指导中央企业认真人越发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体现。
以后,市值管理成为整年热议的话题。11月15日,证监会正式宣布了《上市公司羁系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以下简称《10号文》),“市值管理”的内在和详细行动正式在证监会的官方文件中获得了明确的界定,进而揭开了A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新篇章。
那么作为这次市值管理话题关注的重点企业群体——国有上市公司,其市值管理水平事实怎样?凯时官方娱乐对此举行了专门研究,并撰写了《使命与彷徨——2024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专题研究报告》(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领取报告),详细先容了国有上市公司的群体特征以及市值管理的现状剖析、命题与处境、模子与建议。若是将A股上市公司划分为三类,即央企、地方国企、非国有企业,从详细数据来看,有如下结论。
首先,国有上市公司是谋划绩效最好,可是估值最低的群体,是市值管理最应该关注的群体。
作为评估企业谋划效率的焦点指标,ROE最能体现上市公司的综合谋划效率。我们以2023年全A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数据做总量维度加总盘算,可以得出全A股总体ROE为8.1%。而央企、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三类企业各自的ROE划分为:8.8%、7.5%和7.3%。即谋划质地央企最好,地方国企次之,而非国有企业最弱。
然而,这种谋划效率上的优势,并没有在估值上获得正反响。相反,现真相形与ROE的趋势彻底逆转。
数据泉源:wind,凯时官方娱乐资源整理
可以较量直观地看到,无论是PE照旧PB,央企都显著的偏低,地方国企次之,非国有企业最高。这与ROE的体现泛起截然相反的趋势。
从PB角度看,央企的PB估值是小于1的,而地方国企的1.1倍也并没有太高的估值溢价,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有上市公司市值总体来说并没有凌驾净资产太多,约莫只有1倍的PB。也就是说,国有上市公司并没有在资源市场获得什么溢价。
第二,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上泛起四个特点,即短于激励、长于分红、钝于回购、敏于并购。
我们用四张图来泛起这部分的结论:
图2:短于激励
数据泉源:wind,凯时官方娱乐资源整理
结论较量清晰,地方国企是三类企业样本中激励力度最小的群体,其总体激励强度约莫只有非国有企业的1/3。
图3:长于分红
数据泉源:wind,凯时官方娱乐资源整理
从绝对值来看,央企是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主力军”,其次是非国有企业。央国企在分红角度体现很是突出。
图4:钝于回购
数据泉源:wind,凯时官方娱乐资源整理
可见,非国企的回购金额及数目情形显著高于央国企。非国有企业回购市值占比比央企高10倍,比地方国企高5倍。
图5:敏于并购
数据泉源:wind,凯时官方娱乐资源整理
上图中的结论显而易见。地方国资成为并购市场起劲性最高的群体,其并购起劲性约是其余两类企业的1倍。
详细缘故原由剖析,各人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领取《使命与彷徨——2024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专题研究报告》进一步相识。但这四个词语,应该较量准确地形貌了国有上市公司这个特殊群体,其中尤其是地方国企,这四个特点尤为突出。
第三,地方国资是ST和*ST危害最大的群体。
ST和*ST上市公司的数目体现出一个省份国企上市公司的总体危害情形。阻止2024年8月30日,三类企业的ST,*ST数目及占好比下表:
图6:ST总体情形
数据泉源:wind,凯时官方娱乐资源整理
很是显着,央企的总体上市公司质地不错,没有ST和*ST企业,而地方国企中ST和*ST的上市公司数目占比显著最高,约莫是非国有企业的1倍。
第四,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问题引人担心。
我们将2018年至2024年国央企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案例举行了逐个梳理,重点关注收购非国有上市公司,以及收购其余省份上市公司的案例(不思量省内无偿划拨),共计有161宗案例。
将上述中国央企买方投入的详细金额做加总,至少累计投入了2265.4亿。说“至少”,是由于许多并购案例的生意历程自己较为重大,好比涉及资产置换、债务置换、以及几年前就持有原始股等诸多情形,这个金额只思量了通过协转、定增、竞价增持所支付的直接现金本钱,以是应该是被严重低估的;也不包括后续提供的资金支持,由于许多后续支持是以担保、增信、乞贷的方法加入,据现在已视察的案例不完全统计,后续国资提供的增信支持累计至少数百亿。
在这161家上市公司中,其中99家至今是浮亏的,占比约61.5%。单独统计上述账面浮亏的上市公司,已经投入的资金累计亏损约472亿。需要重点提醒的是,基于前文所形貌的情形,由于直接投入本钱是被大幅低估的,以是现实亏损比例应该比这要更大。
◆ ◆ ◆ ◆ ◆
首先,危害化解是目今许多国资上市公司需要面临的问题。
在上一轮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的大浪潮中,许多地方国资脱手较量坚决,虽然其初心是好的,但已往几年资源市场情形自己也有较大的转变,叠加许多国资对怎样谋划好上市公司自己缺乏履历和系统认知,导致现在国资收购的161家公司中有22家ST/*ST或即将被ST/*ST,关于有上述问题的省份,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第二,部分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维度审核系统缺位。
从回报机制角度来看,国央企和非国有企业股东的回报机制保存一定的区别。
由于非国有企业的责任机制相对简朴、决议流程快速,因此在资源市场市值大幅波动的历程中,非国有企业可以无邪应用增减持工具获得回报;而国央企的增减持决议流程相对重大,且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审核红线,使得国央企对股权吞吐带来的回报相对非国有企业显得不那么敏感。
因此,国有企业自然对“市值”不那么敏感,这种脱敏自然也反应到了市值审核系统中。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仍然延续的是“资产、利润、ROE”的审核指标,并没有建设真正的市值审核系统,其效果自然是资源市场得不到估值,我们已在前文的数据中见到了。
第三,部分国资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认知和定位保存误差。
另外一部分国央企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市值意识,但对上市公司的定位却保存误差。他们由于有市值意识,以是往往以为:上市公司是从资源市场融资的工具。
但这种认知是不完整、不系统的。上市公司拥有链接资源市场的管道,但不代表着融资是上市公司的唯一功效。上市公司最焦点的功效照旧工业生长及股东回报,以是上市公司应该要构建的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资源战略,并增进股东价值良性兑现。但许多国有上市公司,关于怎样使用好一家上市公司平台,并没有完整、清晰的认知系统。
第四,部分国企上市公司工业偏向不敷清晰。
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工业战略维度,保存较为显着的差别。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央企上市公司普遍有较强的工业抓手,尤其是大宗央企上市公司都有一个强盛的母公司作为链主和旗舰。而地方国有企业的工业偏向则显着较为疏散,除了资源属性较强的行业(如白酒、煤炭),以及部分和地方行政权力亲近相关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和地产)之外,许多着实进入的是竞争性行业。在这些行业中,面临快速的市场反响、不确定的研发投入等命题,国有企业并不占优势。
这自然就会导致上述国有企业进入另一个选择——并购。不过,有用并购的条件是清晰的战略图景和高效的管理整合,没有这两个条件条件,并购就酿成了纯粹的拼图游戏,进而不可阻止地进入“对赌到期-商誉减值”的怪圈。
◆ ◆ ◆ ◆ ◆
首先,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谋划治理逻辑差别。
谋齐整家国企/央企,焦点是对上位认真,或对国资委认真,或对上级单位认真,汇报工具是相对简单的。这也意味着谋划效果的反响链路是较量清晰的,基本上可以通过国资委或上级单位获得直接的谋划评价,这个历程通过各项国央企的审核系统已经较量成熟完整。
而谋齐整家上市公司,实质上是要对全体股东认真,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是社会公众,这个责任工具就较量多元了。这也意味着谋划效果的反响链路是不清晰的,最终的效果在市值上获得了体现,可是这个历程的逻辑关系关于国企谋划者来说,远不如上级审核那么清晰。
一个是对上级认真,一个是对市场认真。这二者的头脑模子彻底差别,沿用对上级认真的思绪去谋划上市公司,不谛听投资者的声音,最后只会在市值上获得负面的效果。
其次,是国企司理人的任期制使得上市企业恒久战略摇晃。
通常国企上市公司的最焦点管理层都是国资委任命的,有明确的任期。关于营业偏向稳固、行业谋划模式较量成熟的行业(如矿业、房地产等),管理者的更替并不会带来战略层的转变。可是关于市场竞争强烈或手艺迭代较快的行业(如消耗、制造业等),企业自己在战略层面面临较高频率的决媾和偏向选择,这种情形下,任期制对企业来讲就很可能导致战略偏向的摇晃,关于某些身处市场情形风云幻化的企业来说,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效果。
更深一条理明确,部分企业任期制的问题使得部分企业缺乏恒久主义的企业家精神,我们在企业战略实践的历程中通常是“干一年、看三年、谋十年”,干一年容易,看三年也不难,谋十年,就要取决于每一位谋划者个体是否能有跳出任期制约束的恒久使命感了。
第三,市值管理恒久内在外延界定不清,是个敏感问题。
说到市值管理,通常容易遐想到股价管理,也自然而然地和使用股价、内幕生意、利益运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现实操作历程中,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等实操历程面临严酷的证券羁系,而资产剥离、重组等问题又面临严酷的国资系统羁系,一不注重就容易触碰红线。
一言以蔽之,市值管理是个敏感问题,容易招惹是非。向导层通常容易谈股色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谈为妙。
第四,股权激励缺位,利益自己缺乏一致性。
如前文所述,国企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起劲性不高。有部分委派向导通常在上级单位也兼任向导岗位,使其甚至无法加入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
◆ ◆ ◆ ◆ ◆
从现实各项指标体现来看,国有上市公司的ROE和分红优于非国有企业,但在估值指标上大幅落伍,在激励、回购、并购等资源市场工具的应用上也大幅落伍非国有企业。这就将市值管理和资源战略这一焦点命题摆在了各地国资委向导的眼前。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干企业,国有企业的市值管理问题身负重大使命。
然而,国资系统和资源市场是两套截然差别的系统,一个向上级认真,一个向市场认真。两概略系的交汇之处——国有上市公司,无论是各项市值管理指标,照旧频仍并购累计的危害,无不鲜活地展现了身负使命、负重前行的国有上市公司的彷徨。
作为中国经济主干企业的使命,面临工业转型升级的彷徨;
在不确定外部情形的风雨中,承载社会责任负重前行。
对资源市场的明确,对资源战略的重视,完整的市值明确框架,系统的市值审核模子,是国有上市公司平台需要恒久面临的深刻命题。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向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营业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